? ? ? ?清代機制銅圓的鑄造由廣東伊始,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兩廣總督德壽與前總督李鴻章奏準仿香港銅仙鑄造機制銅圓。機制銅圓較之方孔銅錢鑄造精良,市商樂用,流通順暢。次年,清政府即諭令沿江沿海各省準許仿鑄。爾后,全國各地紛紛開機鑄造銅圓。故當十銅圓的鑄造地各異,這是區分不同當十銅圓的最明顯特征。初入門的銅圓收藏愛好者,首先便可以從此處著手,按照當十銅圓的不同鑄造地,進行收藏。
?
? ? ?大清銅幣”當十銅圓共有二十個省局鑄造。除中央戶部鑄造者外,地方各省所鑄銅圓,皆在其正面中央鐫刻陰文或陽文省名簡稱。計有:1、中央戶部;2、直;3、甯;4、奉;5、汴;6、鄂;7、湘;8、川;9、云;10、滇;11、川滇;12、贛;13、閩;14、粵;15、浙;16、蘇;17、淮;18、皖;19、東;20、寧。其中,甯字最少;川滇、云字次之;
?
![]()
? ? ? 這枚大清銅幣戶部“淮”字版,直徑3.9cm,重27.3g。錢幣正面珠圈內鑄“大清銅幣”四字,正中央鑄一陰文“淮”字紀地,珠圈外上端鑄滿文和紀年“丙午”,左右分鑄“戶部”二字,下端鑄“當制錢二十文”,錢文清晰,字體挺拔俊秀,端正工整。
?
![]()
??????背面珠圈外上鑄“光緒年造”四字,周圍有“大清帝國銅幣”的英文字樣環繞。珠圈內鑄有蟠龍圖,紋理清晰,深淺分明,極具觀賞性。錢幣兩面經過歲月的洗禮后,紋路依然清晰,質感相當好,整體美觀大方。此類銅幣鑄造不多,辛亥革命爆發,清王朝滅亡,故鑄幣有限,存世稀少罕見,極具收藏價值。
?
??????錢幣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古代錢幣的種類、數量繁多,基本上每個朝代都會流通一種官方或者民間錢幣用于市場交易,錢幣上印制的圖案、花紋、文字都反映了該時期的經濟文化,是一個國家歷史發展的縮影之一,具有很高的藝術觀賞價值和文物價值。
?
?????我國貨幣淵源流長,歷代錢幣多姿多彩,有案可稽的就近達萬種,在世界錢幣史上獨樹一幟。從錢幣的造型、質地、圖案及年號的字體中,無不反映出不同歷史時期的文化藝術和科技發展的程度。錢幣是價值符號和商品交換的媒介,更是一個傳承著歷史文化的脈絡,其材質、形態及文化內涵無不經歷了滄海桑田般的變遷,具有無以倫比的價值,吸引諸多藏家不惜重金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