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鏡是我國傳統文物中的一個主要品種。它在歷史上履歷了戰國、西漢和盛唐三個岑嶺期,衰落于明末,主要是西方的玻璃鏡傳入了中國,以其優勢取代了古老的銅鏡。到清代,銅鏡仍然存在,但已失去了照鏡功效,成為銘刻著“五子錄取”“長壽百歲”等祥瑞語的一種民俗器物,逐漸化為帶有宗教、迷信色彩用品。直到民國時期,銅鏡退出了使用領域,成為中華古老文化中的傳統藝術品,供珍藏家和古玩喜歡者網絡、玩賞的寵物。
?
中國銅鏡歷經千年,工藝之精美,是任何國家無法相比的。它見證歷史,集觀賞、實用、珍藏于一身,因其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學術價值、藝術價值,因此銅鏡有著廣闊的升值空間。它們創造了我國青銅工藝的輝煌,對于研究我國冶金工藝具有重要價值,是我國古代文化遺產中的瑰寶。
![]()
此件唐代乳丁蓮花紋青銅鏡,重708.8g。背面中央圓鈕外環小乳丁環形陣列,鑄蓮花紋,外圍為銘文。銅鏡制作精良,形態美觀,圖紋華麗,是中國古代青銅藝術文化遺產中的瑰寶。青銅器是中國古代藝術品中的皇冠,而青銅鏡則是這頂皇冠上最璀璨的明珠。
?
![]()
? ?唐代花瓣形龍紋銅鏡以超出估價數倍的33.85萬美元成交(約合229.74萬元人民幣),締造了紐約市場近年中國銅鏡拍賣紀錄。2009年秋拍直徑17.7厘米的海獸葡萄鏡以268.8萬元創中國銅鏡拍賣紀錄,海獸葡萄鏡唐代的銅鏡名品,常拍出高價。今春,直徑21.3厘米的海獸葡萄鏡以120.96萬元拍出。唐代“淮南起照”神獸鏡卻以563.5萬元成交。事實證實晰其中的漲幅空間,而望見的是若是藝術市場依舊保持這個勢頭的話,銅鏡的價格相較量今世藝術等熱門門類有著更具有回報率的漲幅空間。
?
銅鏡是一種稀缺的資源,具有不可復制性。全世界極具價值的銅鏡不到300面,即使是故宮博物院的乾隆收藏也沒有幾件精品。近年來更有大批銅鏡從國外回流到了國內,這些藏家都把銅鏡當寶貝守著,很少有人舍得賣出去。每一個古銅鏡都極少重復,就算是同一時代都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古銅鏡,稀缺性和象征性讓它無可替代。
?